第三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论坛

发布者:李威震发布时间:2021-01-07浏览次数:2187


大雪时节,寒风初起,但依然无法阻挡智慧的热情!2020125日,由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大数据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人工智能学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放射学分会人工智能学组主办的第三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论坛隆重召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医学影像等临床诊断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变革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通过一线医务人员与专业工科工程师之间的对话,分别从医科和工科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25日上午,大会荣誉主席张志勇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嘉宾王培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施裕新教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分别致辞。张志勇校长强调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复旦有19所附属医院,有很好的临床基础,需要挖掘/梳理临床数据,推动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施裕新教授提到新冠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出新冠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将在抗疫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需要挖掘临床需求,促进研究的生根落地。王培军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邀请大咖/专家46位,进行34场讲座,内容涵盖广泛,把握新形势下发展机遇。


(图为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教授致辞)


本次会议的主旨演讲首先由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类脑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开始。他介绍了大数据类脑智能与脑科学方面的研究信息,从数学家的角度,提出将数学与脑科学结合,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提供帮助。接着耿道颖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介绍了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介绍了华山放射科的工作,包括一站式全脑CTP/CTA影像溶栓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很多智能影像产品的前沿工作;郭佑民教授视频介绍了基于肺部疾病诊断相关工作,如哮喘CT定量测量的临床应用;支气管扩张程度与范围的评估,COPD 表型研究,肺栓塞定量评价。最终目的是基于多任务的胸部疾病诊断AI


(图为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类脑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讲座)


(图为华山医院耿道颖教授讲座)


下半场演讲由庄海教授和饶圣祥主任主持,并首先由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刘华峰教授带来了无创心脏电生理成像相关研究的分享,介绍了相关心脏建模的代谢、力学、电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对基于低秩稀疏分解、深度学习、非局部软阈值收缩网络等方向的心脏电生理前沿研究做了详细介绍。


(图为复旦大学庄海教授、饶圣祥主任主持讲座)


(图为浙江大学刘华锋教授讲座)


随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施裕新教授就人工智能在临床应用现状中很多算法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临床上的真正需求,尤其是精准诊断平台和影像诊断平台等的需求,给予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中基于平台需求发展的新思路。最后,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刘雷教授从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算法参数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算法工作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数据有问题时(如:数据有限、缺乏标注等),对抗生成网络、肺部影像标注工具等研究工作的情况。


(图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施裕新教授讲座)


(图为广大学员认真聆听大咖讲座)


大会在下午分设影像和算法两个主题的分论坛,分别从工——AI算法与计算机、医——临床放射两方面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成果、问题与探索做了多方交流。让医工双方实实在在的面对面进行了一场交流,并达到了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作用。


影像分论坛第一报告来自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的庄吓海教授,题目为心脏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挑战与研究。庄吓海教授介绍了多源图像融合及其在心脏多模态影像分析,缺乏数据标记,深度图像恢复与快速磁共振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紧接着陈会文教授介绍了基于影像基因组学TAPVC精准分型的工作,分享了从影像基因数据获取到病种数据获取的过程。张诚教授介绍了对肺癌影像辅助诊断的随机实验,得出AI能够提升医生诊断准确率,能够改变医生判断,在高压时间压力下更容易依从自己的判断的结论。王成彦博士介绍了高分辨率DWI重建,运动伪影矫正,高场Ghost 矫正的问题,高场DWI 降噪等研究工作。顾运博士介绍了基于视觉的气管镜导航,手术自动缝合与姿态估计,肠镜的随访与重定位,息肉的检测与预警系统,共聚焦激光显微成像等研究工作。顾顾雅佳教授提出介绍了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分类,疗效与预后预测的工作 ,影像组学+IHC预测三阴乳腺癌亚型已取得了较好的预测准确率。


在短暂茶歇之后,精彩报告继续。首先,许永华教授介绍了AI的引入可以通过对大量成像数据的分析总结,为年轻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给出具有指示性的指导,并认为一体化AI治疗计划系统的整合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冯瑞教授介绍了智能视频计算技术及其在医疗影像治疗分析方面的应用,认为医工结合应当由位置决定想法,以数据为核心。孙希文教授介绍了AI在肺部小结节定位定性定量等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AI孤岛在肺部小结节应用中的挑战。


(图为影像分论坛精彩瞬间)


算法分论坛的第一个报告由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沈定刚老师率先带来了《人工智能在脑发育中的运用》。随后上海交通大学的李跃华和吕晖老师分别汇报了《脊髓炎性病变的磁共振诊断》和《多层次医学影像分析》,进一步为大家开阔了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的视野。同时,华东理工大学阮彤老师讲授了《知识与数据融合的医疗决策支持系统探索》。而王荣品和俞思伟两位医生从临床角度上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谈话《人工智能在冠脉CT的应用现状与展望》和《医疗新生态环境下智能影像诊断的发展机遇》。在短暂茶歇之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王嵩医生带来了《肝癌诊疗影像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与进展》,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刘济全老师介绍了《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术:从影像引导到智能引导》。而后,上海交通大学张少霆老师又从全新的角度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运用《新基建,新医疗,新机遇赋能临床医疗的视觉中枢》。同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单飞老师结合疫情临床需求,带来了《新冠肺炎影像AI系统的临床需求与研发》。之后,上海交通大学钱晓华教授和上海大学施俊老师讲授了《医疗人工智能:辅助检测、诊断和探索》和《面向医学影像小样本的机器学习新方法》等精彩内容,大会结束了第一天的论坛。


(图为算法分论坛精彩瞬间)



供稿:基础医学院王思涵、大数据学院张可、周杭琪等

2020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