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深耕教学创新路 聚力共筑拔尖人才高地|大数据学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25年教学研讨会召开

发布者:马睿宁发布时间:2025-02-21浏览次数:22

2月13日至15日,大数据学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两院”)在衢州复旦研究院召开2025年教学研讨会。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研究生院副院长先梦涵、教务处副处长殷立峰出席会议。学院和研究院全体党政班子成员、青年教师等6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2024年“两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成绩,总结剖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背景下,两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此次会议延续了学院连续5年在新学期伊始召开全院教学工作研讨会的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两院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周磊副校长肯定了大数据学院党委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他指出,“两院”成立十年来,始终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着力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和融合创新能力的人才。近年来,“两院”多位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思政大课、教材建设、产学合作、科创项目等工作中,并多次在教学比赛、科创大赛中取得佳绩。同时,周校长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大格局”进一步强化在一流人才培养上的首要地位;二是以“大质保”支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在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打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三是以“首创性”深化新工科培养融通式改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式创新、国际化培养。

复旦大学教务处殷立峰副处长肯定了大数据学院在本科培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学校“AI驱动的教与学融通实施方案”的总体推进情况。他指出,学校正在积极迈向“人工智能赋能教学2.0”,须要以数智技术与教育学的深度融通为总目标,以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中心建设为总抓手,坚持“应用为王”、“共建共享”、“系统集成”、“能力为重”。他希望“两院”教师能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AI大课”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过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评,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新局面,培养更多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研究生院先梦涵副院长对“两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大数据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表示高度肯定。同时提出,在“AI大课2.0”的建设过程中,要实现AI大课常态化,需要各位老师不断迭代课程内容,始终与最前沿的知识领域、实践应用衔接。同时,随着新工科培养融通式改革,需要“两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梳理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固有思维,打造引领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大数据学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在致辞中,对“两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AI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创新迭代日新月异,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渗透。这为“两院”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和创新能力的数据科学人才是“两院”的重要使命。通过每年的教学研讨,我们要着重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发挥“两院”的优势,厚植质量文化,创新育人体系,培养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

大数据学院副院长高卫国对“两院”的人才培养情况做大会报告。他全面总结分析了2024年人才培养理念、任务目标、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等工作情况,对去年研讨会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反馈。高卫国老师通报了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情况,对“两院”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市级、校级等各项教学、科创比赛中屡获佳绩表示祝贺。同时,他分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会议根据教师们的研究领域,分为“运筹与计算”、“统计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计算”、“计算科学与算法智能”和“类脑智能”五个讨论小组。各小组围绕大会报告和领导讲话进行了深入学习,对招生改革、培养方案、教学质量和教学制度进行了梳理和探讨,重点研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各小组还组织了师风师德专题学习。各组组长在讨论后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两院教师还集中参观了衢州复旦研究院,与衢州研究院领导和研发人员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跨学科能力的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也是大数据学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的目标和使命

自2015年建院以来,“两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一体推进的部署,加快构建一流大学创新体系的要求,始终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学科融合为特色,培养交叉性数据科学人才。两院共计培养386名本科毕业生、研究生1023,目前在校本科生309人,研究生724。2021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目前“两院”已经建设2门上海市高校一流本科课课程、1门全英文课程和3门校优质课程;共计开设5门AI-BEST课程、有十多位老师参与到AI-BEST课程建设和授课;2门课程入选复旦大学思政标杆课程、1门课程纳入复旦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范围。同时设立双学位项目和学程,积极探索全英文项目,吸引中外优秀学生。

两院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思政大课建设,有14名青年教师、3名辅导员参与思政大课讨论班的教学,通过自身科研经历分享、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大学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12名老师参与了18个实践课题的指导,指导学生73名。

近五年,大数据学院本科生共有近140人次在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有超过30人次的学生参与到登辉、莙政、望道、腾飞科创、曦源等各项科研项目;2位本科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多名本科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上海市铜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者,如琢玉者,慎思、砥砺、破茧。随着复旦大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大数据学院和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成效为重心,全面贯彻“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结合专业特色,充分运用优势资源,以打造引领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国家数据科学与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