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建设巡礼(第三篇)丨汇顶尖英才,创数据未来

发布者:张宇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十载砥砺,初心如磐;十载耕耘,华章日新。值此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之际,我们分别于两院官方平台隆重推出“十周年建设巡礼”专题,系统梳理两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党建思政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与深厚积淀。


谨以此系列专题,为您呈现一段不负时代、奋发有为的创业历程,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师友同仁,以及每一位为之奉献智慧与热忱的教职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


未来已来,新程已启。我们将继续坚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精神,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坚定的步伐,携手再赴新十年!




过去十年,是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的十年,也是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应时代潮流而生,而今已发展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学院的每一次突破、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培育的每一位优秀学子背后,都离不开一支国际化程度高、科研能力强、多学科交叉、充满年轻活力的师资队伍,教师既是学术研究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队伍篇


一、师资队伍概况:卓越引领,交叉赋能


师资队伍是立院之本、强院之基。回首十年奋进路,学院始终将建设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同频共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置于学院发展的核心位置。这支队伍既是勇闯学术无人区的“先锋队”,也是点亮学子梦想的“筑梦师”。他们以顶尖的科研实力铸就学院的学术丰碑,以深厚的育人情怀温暖学院的成长土壤,共同奠定了学院十年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结构年轻、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学院汇聚了一支精干高效、充满活力、学科交融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31人,包括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4人。这支队伍呈现出青年才俊担当主力、交叉学科融合创新的“双引擎”优势,建院十年来,学院人才成果丰硕,累计获评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0人次,并获省部级人才项目33人次,展现出学院青年师资强大的发展潜力。师资队伍深度整合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与计算数学三大核心学科优势,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在人工智能、智慧医疗、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协同创新能力,铸就了一支以领军人物为引领、以青年英才为骨干、结构合理、视野开阔、锐意进取的高水平交叉学科团队。

教学科研老师各学科方向占比


充满活力的博士后“人才蓄水池”。博士后队伍是学院人才体系的“创新孵化器”与“战略增长极”。自2015年以来,学院已培养博士后14名,目前在站7名。博士后团队获“博新计划”项目1人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6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人次,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3人次,扬帆计划1人次。出站后就业单位大部分为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985高校,实现了高质量的学术职业发展,展现了学院作为高水平“人才蓄水池”的勃勃生机与强大赋能。


二、坚持“大人才”战略,广开进贤之路


学院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构建全球化引才格局。学院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分层分类建设体系和制度,带动学院整体发展。十年来,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海归引进人才占比超过90%,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超过90%。


专家把关,精准识才。学院组建了由相关领域国际知名专家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人才工作小组,采用国际先进的学术评价机制,严把人才引进质量关。自 2017年起,学院定期举办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面向全球招贤纳士。

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


以才引才,链式效应。充分发挥现有杰出人才的“伯乐”作用,通过学术网络与口碑效应,实现对顶尖人才的深度挖掘与吸引,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主动出击,全球揽才。学院主动布局,在英国伦敦、剑桥、牛津和德国柏林、澳大利亚悉尼等地举办海外引才会议,将引才触角延伸至全球创新高地。

 

三、深化“大人才”战略,引育并举促成长


学院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坚持“引育并举”,致力于营造“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的一流人才生态。建院十年来,学院培育新增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次,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9人次,省部级人才项目33人次。学院老师们还斩获德国洪堡研究奖、Le Cam Award & Lecture、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上海科技青年 35 人引领计划、复旦大学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等多项荣誉。

冯建峰老师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

范剑青老师荣获荣获2021年度 Le Cam Award & Lecture

郦旭东老师荣获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张力老师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邵美悦老师荣获复旦大学2023届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完善长聘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对标国际一流学术评价标准,建立并完善长聘教职制度,优化选人留人机制,选优育优,提质增效,引导老师们安心做更高水平科研、培养更高质量人才,促进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相结合。

人事处为学院老师宣讲长聘教职体系工作



实施导师制度,赋能青年成长。建立“Mentor制”导师团队,培育战略人才。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通过卓学、卓识以及学院各类学术发展和评聘委员会,通过“以才引才、以才育才”模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全方位指导,提升其国际视野与学术品位,构建起一套贯穿职业发展全周期、分层衔接、精准支持的高水平人才培育体系。

学院定期举办青年小讲堂,老师内部进行学术分享和研讨

 

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


拓宽发展路径,培育复合人才。学院鼓励支持教师赴国内外重要机构挂职借调,从“单一学术人”向“复合型人才”转型,拓展实践能力与职业网络,为教职工多元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学院积极先后选派6名教师至国家级、省部级单位挂职借调


过去十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大数据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人才理念,面向全球广纳贤才,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据科学学科和人才培养高地而不懈奋斗。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致力于数据科学相关领域研究的优秀学者和青年才俊加入学院,共创下一个黄金十年!


撰写:张艳梅

审阅:阳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