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已发布。
今年正值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与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两院在科研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中,大数据学院获批6项,其中郦旭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立项,陈钊、罗珞、郑卫国、阳德青、朱雪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立项,立项金额总计414万元;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获批8项,其中尤佳中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纪鹏、宋卓异中标面上项目,陈奕鑫、丁文群、吴启文、吴欣然、项诗童中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立项金额总计443万,立项总金额达857万元。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培育成效,彰显了十年来在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持续创新。
大数据学院
以下排序按照姓氏拼音
国自然重点项目立项

郦旭东 教授
郦旭东,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此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驱动的大规模优化问题理论、算法及应用。
面上项目

陈钊 教授
陈钊,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学院副院长。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支持。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及研究型助理教授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高维统计推断,稳健回归,时间序列,非参数及半参数统计方法,以及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建筑能源,生物信息,癌症研究等领域。

罗珞 青年副研究员
罗珞,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青年副研究员。201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之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相关工作发表于JMLR、ICML、NeurIPS、KDD等期刊及会议。
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最优化理论和矩阵计算,

阳德青 副教授
阳德青,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IPS、ACL、IJCAI、KDD、TKDE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术会议与期刊上。曾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三等奖、ACL 2023杰出论文奖、CIKM 2022最佳论文奖等荣誉。
主要研究方向:大语言模型、知识图谱、推荐系统、Web数据挖掘等。

郑卫国 青年研究员
郑卫国,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互联网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SIGMOD、VLDB、ICDE、KDD、ACL、NeurIPS、AAAI、TODS、TKDE、VLDBJ等。
主要研究方向:图数据查询和分析、向量数据库、大模型驱动的知识管理。

朱雪宁 副教授
朱雪宁,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支持。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JOE, JASA, AOS等国内外经济计量与统计学期刊。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数据建模、空间计量模型、高维数据建模、统计计算。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以下排序按照姓氏拼音
青年科学基金B类

尤佳 青年研究员
尤佳,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方法与生物、临床医学相关的交叉研究,尤其是运用跨模态、多组学数据对脑重大疾病的智能诊断与预测。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C类)、国家临港实验室攻关项目,骨干参与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入选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教育部脑科学前沿中心“珠峰青年学者”。近5年来,以第一(含共同)作者在Cell、Nature Metabolism、Nature Aging(2篇)、Nature Human Behaviour(3篇)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成果入选Cell封面论文、被Nature专题报道、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面上项目

纪鹏 研究员
纪鹏,博士,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复杂系统理论、计算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可解释性分析及跨学科应用等研究。 2017年加入复旦大学先后担任青年研究员和研究员,曾获得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东方学者-跟踪计划、浦江人才等荣誉称号。多项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发表在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s Report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s of Life Reviews等国际权威期刊。担任Physics of Life Reviews、Chaos等期刊编辑。

宋卓异 青年研究员
宋卓异,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2020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并受2021年上海市千人计划支持。宋博士背景自动化,从事神经元建模与昆虫视觉方向的研究近二十年,构建的模型帮助科学家解决昆虫复眼感知领域的若干难题,如1)果蝇光感受器如何自适应产生10个数量级大动态范围(普通相机只有4个数量级);2)果蝇视觉系统如何通过微跳视眼动机制实现高分辨感知。相关成果发表于Current Biology,eLif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etc.
宋博士目前在两个研究方向上深耕:1)首达时间分布(FPTD)是定量生化系统动力学的重要指标,然而其解析分析长期受阻于生化反应网络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宋博士的研究通过设计开发新型非线性时变系统FPTD的解析分析方法,并用于理解细胞信号转导 脉冲响应特性 的分子,动力学,与细胞功能(本次项目资助方向);2)昆虫智能与AI,通过构建与分析昆虫神经环路模型,解析神经编码机制,并应用于构建轻量化具身智能系统。
青年科学基金C类

陈奕鑫 博士后
陈奕鑫,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20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现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虚拟细胞模型构建、面向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数据的算法开发与分析、生物医学智能体开发。相关成果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 Bioinformatics, iscience等期刊,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入选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计划。

丁文群 博士后
丁文群,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202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所),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25年加入复旦类脑研究院冯建峰教授团队。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空间组学研究大脑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机制。以第一作者在Neuron等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C类)、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入选“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等。

吴启文 博士后
吴启文,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2022年底毕业于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并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兴趣为动物行为的神经机制,目前主要在虚拟现实系统中研究空间导航的神经机制。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PNAS, Neuroscience bulletin等杂志。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站前资助项目,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计划、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珠峰青年学者”计划等。

吴欣然 博士后
吴欣然,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神疾病和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大脑网络基础。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获得多项荣誉和资助,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珠峰计划“青年学者资助,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面上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sychiatry、PLOS Biology、BMC Medicine、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SCI论文。

项诗童 博士后
项诗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2024年于复旦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大脑认知功能环路的神经机解析,在神经影像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探究精神病理学的神经基础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积累。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Bulletin, NeuroImage 等期刊发表论文 10篇,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博后面上等基金项目,入选 2024 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资计划 A档),获得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脑科学前沿中心 “珠峰青年学者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两院积极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已形成“院系领导负责、专业人员培训、外请导师辅导、管理人员把关”的竞争性项目申报工作机制,未来将持续优化完善科研管理和激励制度建设,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探索跨学科研究人才的特色培养路径,为国家科技领域发展输送高层次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