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魏忠钰副教授《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者:张宇发布时间:2025-08-31浏览次数:10


新学期伊始,我院课程建设传来捷报。教育部近日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由我院魏忠钰副教授负责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此次获批是我院持续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学院在高水平本科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入选教师:魏忠钰


魏忠钰,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数据智能与社会计算(Fudan DISC)课题组负责人、复旦-中电金信智能金融科技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创智学院全时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技术、社会计算,专注于多模态大模型、智慧医疗和社会模拟。


入选课程:《人工智能导论》



B站观看入口:


课程背景与意义


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研究与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但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端人才仍相对滞后。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国家将其列为一级学科。本课程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新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课程建设成果


自2017年3月首次开设以来,该课程已连续讲授8年,累计修读学生超过600人,获得广泛好评。课程四次学期评教成绩位列学院前两名(2次第一、2次第二),先后获得:

· 2018年复旦-谷歌创新创业课程项目

· 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年复旦大学特色在线课程建设计划

· 2022年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 2023年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

· 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


教学创新与特色


课程团队针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三大难题——学生基础差异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创新性地构建了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多元教学材料,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设计从知识-思维-技术三个层次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1. 夯实人工智能专业基础知识

2. 培养机器学习引导的问题解决思维方式

3. 强化实际场景技术应用能力

打破传统教学局限,设计学-练-评多维度教学内容,强化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结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团队已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

· 四个模块(搜索、对抗搜索、强化学习和概率图模型)的10次课程讲义和课件

· 面向上机实验的自动化线上评测平台(Online Judge)

· 四个模块的上机实验教案、题目及解答

· 四个模块的小作业题目及解答

· 超过100道往年试题和2份大作业设计

· 10个章节共800多分钟的线上视频


在线课程影响力


课程于2022年7月在慕课平台上线

截至2025年7月:

· 共开设7个学期

· 全平台累计选课人数超80,000人

· B站视频播放量达25万次

· 抖音平台播放量超80万次


该课程的建设充分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要求,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型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数据学院作为国内高校中首个“大数据学院”,始终坚持以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为三大核心支撑学科,深度融合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经济学等多前沿领域,构建“学术引领、学科融合、产业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始终秉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学校“学生中心、问题导向、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理念,持续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为示范,充分发挥其引领效应,持续推进跨学科融合与数智化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系统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一流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第一个复旦”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