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与国脉文化集团共探AIGC赋能“文化+科技”产学研合作新路径

发布者:张宇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10


4月23日,国脉文化集团董事长张伟率队访问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双方围绕AIGC如何赋能文化产业展开深度交流。大数据学院院长冯建峰、党委书记张骏楠、党委副书记谢小华、副院长阳德青及骨干教师代表出席座谈。



座谈会上,冯建峰院长对国脉文化集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创新发展的历程。作为国内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始终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希望此次与国脉文化的合作交流,能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文化科技领域的落地应用。


张伟董事长表示,国脉文化始终坚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型企业”定位,以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文化,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探讨与大数据学院产研合作空间。


     

阳德青副院长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创新等方面的建设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学院以“新工科”共识为指导思想,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一流本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大数据“新工科”复合创新性人才。同时,学院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构建“校内-校外”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与多家头部企业、科研机构、智慧医疗、数字内容生成等领域孵化了一批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技术成果,持续为行业输送高端技术人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国脉文化首席信息官石炀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与核心业务,作为拥有 33 年历史的央企上市公司,国脉文化依托中国电信的强大资源,聚焦“文化+科技”战略核心,形成数字内容、数字应用、数字资产、酒店文旅及元宇宙创新五大业务板块。集团持有国家级资质牌照,拥有300余项软著及专利,市值近百亿元。近年来,国脉文化积极推进“123”科创战略,以“算力底座+大模型”为核心,打造AIGC应用与数据平台,落地“云生”“云智”“云行”三大应用场景,持续探索数字人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青年研究员张卫忠老师现场演示书画数字化生成“马良大模型”,并简要说明了平台开发过程中关于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模型训练、平台实现等方面的技术方法,以及该平台的应用情况。他还介绍了团队未来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研究规划。


青年研究员陈思明老师指导的FDUVIS课题组介绍了在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人机混合智能、智能决策、故事叙述、数字孪生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覆盖社交媒体、金融科技、数字人文等领域应用。课题组展示的7项最新代表性成果,涵盖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可视化故事叙述、沉浸式可视化与数字孪生以及智能可视分析,其研究内容与国脉文化公司在文化叙事、虚拟现实、数据治理等关切领域相契合,为双方合作提供初步认知与了解。


魏忠钰副教授指导的“数据智能与社会计算实验室”在学术交流中展示多项创新成果。该实验室聚焦数据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及社会计算,推动人机协同技术在司法、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与蚂蚁金服、华为等企业合作研发健康大模型、智能问诊等场景。核心成果包括司法、金融、医疗领域大模型及大规模社会仿真平台SocioVerse。实验室获华为优秀技术成果奖,与中电金信共建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并开源社会模拟基准工具SocialAgent,未来将持续探索智能体与社会的深度“对齐”,赋能产业与社会治理。


最后,冯建峰院长和张伟董事长在总结中都表达了“双向赋能”的合作共识。冯建峰院长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干细胞”式人才培养优势,推动专业硕士项目与国脉文化的产业需求深度对接,通过联合课题、实习实训等方式,助力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提升实践能力。张伟董事长表达了探索共建AIGC联合实验室的积极愿望,希望将中国电信亿级用户行为数据与学院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共同探索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创新应用。


近年来,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了科研-教学-产业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搭建更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数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